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苹果公司前任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

· 设计

一、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大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发展,随着批量生产的现代化需求以及市场经济下激烈的广告竞争,[1]产品的视觉形象比之产品功能本身传播得更广更快,毕竟当消费者拿到一个产品时,他对产品的第一印象是视觉上的。当商家无法在产品功能上拉开优势时,他们只能在外观上下功夫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工业设计师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工业设计最早起源于包豪斯学校,随后欧美国家的大部分院校从20世纪50、60年代起相继成立了工业设计这门专业。孕育了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的英国纽卡斯尔综合性工程技术学院(Newcastle Polytechnic)注1的工业设计系便成立于1953年。工业设计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和审美意识的水平,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的出现建立了商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新关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国家陆续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信息时代下,工业设计的设计主体注入了高科技成分,一味的追求外在美、形态美已满足不了顾客对现代社会的心理诉求,工业设计师们的工作方向开始涉及到更广泛的用户参与、用户体验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

broken image

工业设计作为增强企业创新性及全球化竞争能力的重要一环,被各大高科技公司所重视,苹果电脑公司是注重工业设计的典型代表。1990年,苹果公司成为第一家有自己的工业设计工作室的公司,之后几十年,不断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高科技电子智能产品,其产品的更新不仅在产品上也在设计上,是一个视外观和个性与产品的技术性能同等重要的高科技公司。苹果的工业设计工作室从而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创意、最神秘的设计组织,而这个组织的灵魂人物就是乔纳森·艾维。

二、乔纳森·艾维简介

broken image

乔纳森·保尔·艾维爵士(Sir Jonathan Paul Ive,1967~),又名乔尼,是一名来自英国的设计师,目前就职于苹果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官,并兼任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名誉院长。乔纳森出生在英国伦敦辛福特区(Chingford),后举家北迁至斯塔福德区(Stafford),父亲迈克尔·约翰·艾维(Michael John Ive)是一名银匠,他把自己在制作物品方面的技巧和理念传授给了乔纳森。当乔纳森还是一个男孩时,他就喜欢拆装父亲给他买的各种玩具,作为父亲并不反对乔纳森这样做,反而协助并支持儿子拆装并复原这些玩具。乔纳森在高中时,其设计才能就已初露端倪。16岁时,他的才华被伦敦知名设计公司罗伯茨·韦弗集团(Roberts Weaver Group) 的总经理菲利普·格雷(Philip J. Gray)看中,与其父迈克尔签订协议,资助乔纳森读大学,毕业之后乔纳森便回归其设计公司上班。在纽卡斯尔综合性工程技术学院上学期间,乔纳森设计出了新型电话与助听器等新式产品。乔纳森一到大学假期便在罗伯茨设计公司实习,还被誉为公司的“金童”设计师,为日本斑马(zebra)株式会社设计了文具盒和签字笔等。

1987年(20岁),乔纳森大二时,与妻子希瑟·佩格(Heather Pegg)结婚,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1992年(25岁),乔纳森正式加入苹果公司工作,到2003年(36岁),他便拥有超过300件设计专利。但直到史蒂夫·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公司大权后(1996年),乔纳森这块金矿才被真正挖掘,从1997年(30岁)开始先后创造出iMac、iPod 、iPhone和iPad等系列产品。2012年(45岁),由于乔纳森对全球设计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封为“大英帝国二等高级爵士(KBE,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broken image

乔纳森自小就人缘好,他为人谦逊,讨人喜爱。他不只是构想新颖,富有创造力,他还特别喜爱并擅长与他人交流思想与心得,尤其擅长将自己的新奇想法传达给不懂设计的人,这种交际能力为他之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设计大师,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机会,他让更多人都意识到了设计对于一个产品的重要性,他让工程部、销售部、广告部甚至董事会等公司上下所有的人都能爱上他们团队的作品。罗伯茨·韦弗集团总经理菲利普·格雷在谈到乔纳森时说,“他性格安静,极具幽默感。工作量大得惊人,却能完成得又快又好。他非常多产,常常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出很多好主意,并能将其完整地口述出来,最终使用他完美的表现技巧将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

他总是非常专注,通常那些好产品都来源于生活中产生的零星的一些小灵感,小点子,逐渐一点点慢慢地延展并最终将其会集而成。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是他的灵感来源。乔纳森被他团队里的同事们称作工程师中的“炼金师”,设计师史蒂芬·白雷(Stephen Bayley)称:“只要他能够想到的,就一定能变成成品。

三、乔纳森·艾维设计作品分析

乔纳森认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具备T字形的工作能力,也就是既需要横向知识,也需要纵向知识。纵向代表专业能力,横向代表与他人合作及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合型人才。早在1955年,世界上第一代工业设计师的亨利·德莱福斯(Henry Dreyfuss),在其第一版《为人的设计》(Designing for People)一书开篇中即谈到:设计师必须具有多种职业角色,他不仅仅是一位设计师,还是一名商人,同时还是一个制作图纸和模型的人,知道商品是如何进行生产、包装、分销和展示的,承担着管理者、工程师、消费者之间联系纽带的责任,并与这三者共同协作。[4]乔纳森自己便是这样一名优秀的T形设计师,他在研制苹果产品时,角色不仅仅限于一名设计师,还有更多跨界的角色,既能掌控产品的研发方向,也能涉足软件、UI界面等多项设计领域,还能把握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环节。

乔纳森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使得其所在设计部门的地位凌驾于苹果公司其他各部门之上,以设计部门去引领其他各部门的工作;他特别强调用户体验,强调将人类的情感赋予产品设计之中;同时,乔纳森还是一名极简主义的偏执狂,在苹果公司的产品中你看不到任何多余的部件。

1、设计引领各部门
20世纪早期,包豪斯就曾经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原则,设计要为大众服务。乔纳森不仅将艺术视为技术的“组成成分”,他突破了它,将设计师的地位在公司大幅度提升。使之苹果之设计如同星巴克之服务,宜家之亲民,成就了当今的苹果。美国《商业周刊》评论说:“在这样一个高科技产品日常化的时代,标新立异的产品设计造就了苹果今天的一切。” [5]

苹果公司也并不是在一开始就这么重视设计,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乔纳森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东西,最后却为了迎合工程师或者管理层将成本压到最低的目的而大打折扣,为了扩大利润,一度消减了设计的功能。乔纳森之所以能创造出iMac、iPod、iPhone、iPad等颠覆性系列产品,这跟他的设计部在苹果公司的地位息息相关。当然,首先这个功劳要归功于乔布斯,可以说没有乔布斯,就没有今天的乔纳森。是他默认了乔纳森将设计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的。乔纳森说,只有苹果的设计部不是为其他部门服务的部门,他们是苹果公司的主宰,他们提出观点,并加以实施,让各部门头疼,却让苹果尝得了真正由设计驱动公司效益的甜头。也就是在苹果公司,首先考虑设计,再考虑实施。工程部、销售部、广告部等所有的这些部门都为设计部服务,尽可能满足设计部的要求,制造出乔纳森想要实现的满足用户体验的产品。

2、将情感赋予产品
乔纳森曾说,他所做的设计与其他产品的起点不同,并不是以工程学为起点,不是为了一味追求芯片读取速度,如何让利益最大化,而实际上是从用户角度去着手考虑的,强调的是用户体验,从如何赢得他们的情感,如何让他们使用得更简单更便捷去展开研发的。乔纳森所追求的设计,是设计使用者对产品的感受,是产品的物理存在与人类情感的结合,是用户体验。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乔纳森特别提到:“设计一台与众不同的计算机很简单,难的是如何让使用者感到贴心好用。”[7]

iMac电脑系列让乔纳森首次赢得公众的关注。一台一体机,表面轻微磨砂,透过半透明的外壳,你可以见到内部银色的电磁屏蔽层,像是透明热水瓶和汽车尾灯的结合体。[8]个人计算机一开始只是为了计算机爱好者而开发的,但乔布斯为了打破这个情形,他提出新要求:苹果公司所发布的iMac电脑要让全世界所有人都能使用。因此乔纳森一直在致力于如何开发不用看说明书,就能让人们上手会用的机器。当然造型因素:蒂凡尼蓝(Tiffany),塑料材质和流线型形状,也使第一代iMac的发售攒足了噱头。

broken image

一夜之间,透视塑料产品成为了潮流。2000年(33岁)12月,《今日美国》(USA TODAY)提出疑问:“什么是当今最热门的产品设计潮流?”答案是“半透明性”。

乔纳森设计半透明性的初衷是为了去掉电脑金属材质的陌生感。这些半透明的塑料,张扬又神秘,大大满足了人们“电子偷窥癖”的欲望,还展示了乔布斯一直所强调的即使没人看也要将电脑的内部做到精益求精的理念。

透明的设计确确实实地增加了“趣味性”,在iMac的更新换代中,为了让用户对苹果产品增加兴趣,乔纳森还为新一代iMac的顶部添加了一个把手。这个把手若是放在其他公司,必定会被去掉,因为它增加了成本,增加了生产步骤。但乔纳森解释了他的意义:“这个把手,并不是真的要让用户提着电脑到别处去,而是为了鼓励用户去触碰它,从而无形中建立了用户与电脑之间的一种联系。”要知道,在20世纪初期,人们对技术感还很陌生,如果你对某件东西还有不确定性,有未知感,相继产生的就是距离感。所以这个把手,提供的是机器与人们连接的一种亲近感,一种可能性,它会给人一种可以接近的直觉。这样一种人机触碰的敏感,也让他最终研发了iPhone、iPad等触屏机器。

broken image

3、极简主义的偏执
乔纳森在纽卡斯尔学院所接受的教育是基于德国包豪斯学派理念的简约原则。在包豪斯力图探索形式追随功能,去除干扰与过度装饰的影响下,乔纳森的作品永远追求的是创新的、实用的、唯美的、环保的极简主义注3设计理念。乔纳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像新一代iPhone X,他在《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杂志的采访中表示,这款全玻璃,无边框的产品是苹果也是他渴望了多年的产品,相比iPhone 7 plus,iPhone X让人觉得没有一丝多余。[9]

20世纪80年代的设计文化是过度思考的,到了乔纳森这一代,极简主义开始席卷全球,之前的琐碎风格逐渐变成了一种视觉疲劳而成为过去。当苹果与其他公司的产品摆在一起时,苹果常常骄傲地宣称他们的产品往往没有一丝多余。他们设计生产的总原则是除了绝对必要的配件,其他的东西能一体就一体,多余的一概不要。乔纳森对每一个配件,都会问自己:“我们真的需要这个部件么?他的作用是什么?有与其他的配件的功能重合么?能让这个部件行使4个部件以上的功能吗?”[2](P.IX)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简化的过程。乔纳森认为,这不仅只是为了美观,也不仅是为了人们用的更方便,设备的生产过程能得到简化,也能为环境减少一定程度的电子废品污染。乔纳森喜欢将一个设备的零件全部拆下来,摆放在桌子上,与同事一起思考如何减少零件的数量,进而减少零件间的接口。要知道,最原始的iPhone样机零件接口大概有30个,但经过乔纳森一件一件严格控制零件数的审核后,一体成型的iPhone最终仅仅只有5个接口。

iPod是乔纳森极简设计的最佳产品,有人称它是苹果公司精髓的体现。乔纳森从一开始就想追求一件看起来自然、简单至极的物品,让人甚至察觉不到它的人工设计痕迹。iPod的第一个简化便是对开关的简化。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一件产品没有了开关键,是一件很惊愕的事。任何一个键都能激活设备,一段时间不活跃它就能自动关机,这简直颠覆了大众的认知。这个设计点子不仅从外观上去除了按钮,还去除了开关机这个功能,实现了一个很容易接受却突破性的简化。iPod的第二个简化是可拆卸电池,乔纳森将电池盖、内部屏蔽罩以及可更换型电池统统去掉,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紧凑小巧的充电型设备。这很大一步地规避了人们买电池、换电池、扔电池的行为,并为环保事业做了巨大贡献。

去繁就简,总是说起来比做起来难,在高科技行业里,为了制造新产品,人们总是在努力添加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自己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东西,通常从未想过要把它去掉。简化虽然是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但真正奉行极简原则的也就只有苹果独此一家。

broken image

四、结语

有人说苹果成就了乔纳森,但在我看来,乔纳森也造就了苹果。乔布斯曾说过,乔纳森是他的灵魂伴侣,是乔纳森将他脑海中苹果公司未来的样子一一实现。乔纳森·艾维的作品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传奇,从来没有一个人的设计作品能让全球人士如此记忆深刻,能得到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行业领域的许多人的莫名喜爱。只有乔纳森能把让人拍案叫绝的设计、奇妙的简单操作和不可思议的技术相结合,催化苹果公司创造出那些前卫的产品。

乔纳森倡导设计部门的重要性,任何产品的研发首先从设计开始,标新立异的产品设计造就了苹果今天的一切,是乔纳森的坚持,扩大了设计对整个公司的影响力,让设计师们的工作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并产生最出色的产品;乔纳森强调用户体验,除了精美的外观设计,如何操作便捷,要将人的情感赋予产品是苹果的致胜法宝,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一一考虑产品的每一个功能,最终创造了改变人们使用习惯的IT产品;乔纳森从生态设计角度,在苹果公司的产品中你看不到任何多余的部件,他将自己极简主义的偏执,强加入每一个苹果产品,他消耗了数千数万个日日夜夜,为功能的简便,物料的节省做出了重大贡献。乔纳森通过自己的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科技认知及生活习惯,最终影响人们的行为观念和生活方式。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他能创造出更加精美绝伦的产品。

上一篇
苹果好色简史:在黑白与彩虹之间摇摆
下一篇
从点子最多的企业里,你能学到什么?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